胡谦同志,男,54岁,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扎根基层工作34年,现任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主任,先后多次荣获“重庆医科大学脱产学习优等生”“巴南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巴南区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89年8月1日,胡谦同志从原九龙坡区卫校毕业后到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名为巴南区南泉镇卫生院)工作至今。据胡谦同志回忆,刚工作时医院条件差,被分配到外科工作,没有手术室,科室仅能开展清理、缝合、包扎伤口、脓肿引流以及换药等较小的门诊手术,夜间值班只开展“打针、服药”,从不输液。他说,值班期间仅有医生和护士各一名,要应对各种不同的病人,很多急诊急救病人因医院医疗条件及技术的限制得不到进一步治疗。他常常彻夜难眠,自己所学的医疗技术得不到应用是小事,老百姓得不到家门口基本的医疗服务是大事。为此,他多次向医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主动请战、带头落实。经几个月的努力,夜间输液开展起来了,氧气瓶添置了,急救药品配置了,简易手术室建起来了,周边的群众可以就近就地治疗了。
看到群众欣慰的笑容,胡谦总还是放不下心。他说,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就是天,医疗条件虽然改善了一些,我们的知识和技术如果不提高,还是托不起这份责任。自工作以来,胡谦始终坚持在业余时间钻研外科诊疗技术,积极参加进修学习、院内外技术研讨,还不断地鼓励科室人员学习提高。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成功开展了医院首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首例剖宫产等手术,随后阑尾切除、疝修补、小肠破裂等外科手术逐步开展起来,为“家门口”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撑起了“一片天”,较大程度地减少了群众耗时耗力外出就医。
胡谦还担任家庭医生团队长,稳步推进医防融合,累计签约服务1088人,督促团队成员定时随访履约,拟推出外科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包3个,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讲座36次,下村健康扶贫走访22户、106人次,参与辖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7100余人,为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二级医院、民营医院以及周边医院迅猛发展,医疗技术能力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而自身业务发展遇到瓶颈,导致外科人才流失,甚至一度出现濒临“关门”的局面。为此,胡谦多次找专家探讨管理经验和业务发展的良策,并积极向医院建言献策。2019年医院班子经深思熟虑,决定任命胡谦同志担任外科主任。在外科的首次科务会上,胡谦同志宣布了“守纪律、听招呼、不任性、出干货”的务实管理理念,强调科室最高绩效一定是群众满意的手术技术好的手术量大的积极向上的医生而不是主任。在胡谦同志以身作则的带领下,科室坚决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以医防融合为契机,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积极落实好的引才育才用才制度,派遣进修6人次,引进人次5人次,累计开展手术1569例次,外科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胡谦同志始终秉承“勤奋、求实、创新、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匠精神,每天都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指导下级医师诊疗,确保医疗质量,不断精研技术、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外科“老中青”三级梯队人员稳定,医护人员积极性高,每位医生都有各自专业的主攻方向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已形成骨科、普外、泌尿“三架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科室处于良性循环。在创伤急救方面尤其是大面积创面植皮及皮瓣修复手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填补了四肢骨折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等12项空白技术,开展了经皮腰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30项新技术,收到患者感谢锦旗25面。
在新冠疫情期间,胡谦坚决服从上级部门及医院的安排,带领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一名老党员和学科带头人,他时刻不忘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大事难事有担当”“小事常事有修养”,积极参与辖区内大规模核酸采样、“走村入户”“进小区扫楼”重点人群核酸采样,在个别群众不配合、抵触甚至“吐唾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耐心沟通、争取配合,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和点赞。时至今日,他还经常回想起当时的困难局面,记得最多的一天不间断工作长达16小时,采样近二千人,就餐只能随便应付,随后立即回到岗位,深夜下班时汗水早已浸透衣服、胳膊酸疼无法上举,回家后疲惫地倒头就睡着了。
2022年11月,在医院启动新冠感染者中转点任务时,在科室有二十多名已手术或即将手术的病人情况下,妥善协调安排,亲力亲为转运病人,经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在3个小时内按时将病人全部安全转往指定医院,圆满高效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既保障了病人的安全,更没有耽搁治疗。他还不忘随访患者后续治疗情况,成为患者心中的“贴心人”,干部职工心中的“放心人”。
胡谦同志在基层34年的行医生涯里,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医德高尚,深受广大患者及同